主页 > 教育 >

“烧钱”烧不出教育未来 教育内容质量终为王

时间:2021-03-11

来源:互联网作者:编辑点击:

2021年的寒假,在线教育市场延续着热闹非凡的景象,头部在线教育机构掀起新一轮营销大战,综艺冠名、明星代言、电话营销、户外广告,不管是传统老机构,还是新晋翘楚,每家都有自己的招式。总结来说就是,看重营销、挥金如土,“跑马圈地”烧钱占市场。

根据教育机构数据显示,猿辅导、学而思网校、作业帮、跟谁学等教育机构假期推广预算,加起来就可能高达几十亿元。阿里、字节跳动、网易、拼多多等互联网巨头的入局,更是加速了数字化变革的洗牌速度,马太效应愈发明显。

然而,教育始终是个“慢活”,流量并非一切。正如新东方董事长俞敏洪在接受采访时说的那样,“不能将在线教育当作一门纯粹的生意来做,因为教育的本质是教学质量和教学产品,关注的是人,光靠营销和投入是不会成功的。”

回归教育本质:内容质量为王

2020年是在线教育里程碑式发展的一年,在“停课不停学”倡议的指引下,在线教育机构如雨后春笋般不断涌现,截至去年7月中旬,以工商登记为准,有超过2.8万家在线教育相关企业注册成立,平均每天增加量为154家。与此同时,种类繁多的网络学习平台纷至沓来,以营销为主要抓手,想在短时间内打开局面。

不难注意到,许多匆忙上马的企业及平台,追逐短期盈利,暴露出内容质量参差不齐、课程标准高低不一的尴尬局面。

与部分在线教育平台匆匆忙忙不同,有些企业在做教育产品的时候,选择回归教育本质,慢工出细活。以中教云为例,旗下数字教材云平台便走得很“既快又慢”---平台数字资源上线快,帮助这些资源发挥真正作用却充满耐心。

从去年6月正式上线到现在,数字教材云平台着重干了这样几件事:打造符合国家课程标准、数字出版标准等审核服务平台,确保数字教材的品质;接入人教版、外研版、北师大版、苏教版、教科版等众多版本数字教材,以及数百家教辅、网课资源;搭建起能够服务管理者、教师、学生、家长的一体化智慧教育应用平台,体系搭建跑得挺快的。

在打磨运营服务及产品优化上他们却又很“慢”:作为国内版本覆盖全面、类型兼容多元、资源融合丰富的数字教材综合服务平台,一直为全国各地教师开展数字教学培训,寒假依然马不停蹄,坚持让更多教师掌握数字教材应用后、再通过平台反哺数字化教学本身;给教育部数字课程教材研究中心17个基地170所学校提供免费资源,以此促进产品上的快速迭代;入驻宁夏各中小学,助力“互联网+教育”智慧城市建设,为中西部教师群体提供信息化教学“基建”。

“也许近几年智慧教育走得太快,是时候慢下脚步思考,教育的本质到底是什么。在线仅仅是方式,平台只是载体,终究还是要考虑到其背后教育资源的内容质量、服务水准是否能跟上。”中教云相关负责人对在线教育发展颇有感触。

马太效应明显,尾部必亡?

根据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发布的报告显示,截至2020年3月,中国在线教育用户规模已达4.23亿。Fastdata数据显示,中国 K12在线教育行业在去年融资额逾500亿元,超过这个行业此前10年融资总和。

一串串数字显示着在线教育的火热。有人说,头部烧钱,腰部缺钱,尾部欠钱,在线教育正在经历冰火两重天。马太效应如此明显,难道不烧钱的企业会被全部淘汰吗?

在线教育常态化暴露出的问题虽然涉及多方面,但最突出的矛盾还是“有平台无资源”。换句话说,公立学校缺的不是平台,而是内容,亟需提供的是优质的数字化教育资源及服务。

面对需求,许多企业遇到的困境,其实不完全体现在资金的缺乏,无法进行“轰炸式”推广。而是教育信息化市场体量大、资源高度分散、地域性强,供需双方来之间存在隔阂,尾部企业往往“单兵作战”,产品较为单一,很难满足学校的“一揽子”需求,且不同平台间数据、信息无法打通,形成“信息孤岛”,企业与学校之间壁垒无法打通。

中教云数字教材云平台在做的事情,便是打造一个生态圈,树立一套完整的标准,打通企业与学校之间的壁垒,做优质教育资源的“虹吸大法”。相关负责人反复强调平台的开放、共享性,她认为不管是头部企业还是尾部企业,只要内容足够优秀、课程质量高,都会成为学校、老师、学生选择的对象,拥有自己的市场份额。

当提及对未来教育发展的期许,中教云方面表示:“我们希望中教云数字课程教材云平台作为载体和推手,实现教育资源从零散到抱团,从无序到有序,为更多的优秀教育企业赋能,使产业形成良性循环,让教育回归本质。”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