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育儿 >

孩子在学校“偷”东西怎么办?这5个错误,家长一定不要犯

时间:2020-02-21

来源:互联网作者:编辑点击:


“啊?哦!好的,我马上去,不好意思给王老师添麻烦了。”当放下电话那一刻,我恨不得找个墙角钻进去,心里百味陈杂。立刻拿上包赶往学校,路上我已经想好了一定要狠狠的揍他一顿,心里都已经在是用晾衣架还是拖把棍打上面做选择了。


一路小跑,来到办公室,找到王老师。“实在是特别的抱歉,孩子又给您添麻烦了......”


还没等我说完,王老师就先安慰我们:“轩轩妈妈,你先别着急,也别生气。孩子出现这个情况,请你不要先定义为偷,毕竟这是孩子第一次出现这个情况,我们应该正确引导他。我先把昨晚的情况给你说一下吧......”


原来轩轩寝室有个男孩半夜饿了,起床拿了别人的牛奶,然后轩轩和他玩得好,就顺道也给轩轩拿了一瓶,轩轩知道那不是他的牛奶,但是没有抵住诱惑,给喝了。第二天早上被寝室老师发现了,老师一追问那男孩,男孩不承认,再问轩轩,轩轩立马就全部说出来。


于是老师就让双方都请家长过去,好好引导一下孩子。


孩子在学校“偷”东西怎么办?这5个错误,家长一定不要犯


其实当父母听到孩子在学校偷东西,第一想法就是要狠狠的揍一顿再说,其实这种教育方法是错误的,不当的教育方式会给孩子带来很大的伤害。


今天小编给家长朋友们分享《如果孩子在学校“偷”东西,家长教育的五个雷区》,希望可以帮助到各位家长们!


1、视而不见或袒护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偷窃”是暂时性的,长大了自然就好了,所以干脆视而不见或袒护孩子。


孩子得不到正确的引导,以后很容易养成偷窃的习惯。


案例:王某是一个中学生,平时无心学习,迷恋网吧,曾经小偷小摸受到学校处分,但是他们家里的家长认为这是小事情,放任不管,但是他自己不思悔改,后来王某长大后,居然持刀抢劫,导致别人受伤,最终受到刑法的处罚!


所以不要小看小偷小摸,长大后可能会导致你意想不到的坏结果。


2、给孩子贴标签


很多孩子在“偷”东西的时候,并不知道那种行为是偷窃的行为,就如同上文中的轩轩,他并不知道朋友给他的牛奶是“偷”来的,因为他并没有意识到这种行为是一种“偷”的行为。


如果家长已发现孩子偷拿东西,就粗暴的给孩子贴上“小偷”的标签,这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心理,并且可能会发展成为孩子以后一种难以跨越的心理障碍。

3、打骂孩子


其实很多家长在听到孩子拿了别人的东西之后,第一反应就是要打一顿,就如同上文中,我听到轩轩老师给我打电话,说轩轩拿了别人的牛奶之后,我第一反应就是“要狠狠的揍他一顿,心里都已经在是用晾衣架还是拖把棍打上面做选择了。”


这种想法其实是错误的,因为打骂不仅不利于解决问题,还会伤害孩子的自尊心,引起孩子的逆反心理,导致孩子通过其他的不良方式来发泄孩子的不满情绪。

4、让孩子当众认错

也有一部分家长在听到孩子“偷”东西之后,为了表明自己的坚定的态度,让孩子当众认错,有些孩子不当众认错,还当众打骂孩子,并斥责孩子,以便让孩子不敢再犯。


其实,当众让孩子道歉,这是一种羞辱孩子的行为,不仅会让孩子产生自卑和羞耻感,还让孩子对大人失去信任,严重者会产生严重的心理障碍,影响孩子的身心发展。

5、反复追究、随意转述


很多家长在孩子犯错之后,都会犯的一个致命错误,就是反复在孩子面前提起孩子曾经犯的这个错误!


其实这是一种非常错误的行为!既然错误已经产生,并且孩子已经意识到这个错误,并且决定改正,父母就不要一直反复追究孩子的这种错误。


父母的这种追究责任的做法,会伤害到孩子的自尊心,父母也不要随意将这件事情告诉别人,要给孩子充分的尊重和信任。

其实,孩子的“偷窃”行为,并不一定是大人所理解的偷窃,教育学家卢梭曾说:“要尊重儿童,不要急于对他作出或好或坏的评判。”

作为老师和家长,当孩子犯错时,我们自己首先要保持理性,然后再来引导和教育我们的孩子。


END


热门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