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页 > 舆情 >

农商行发展应走出三个误区和处理好四大关系

时间:2019-02-08

来源:互联网作者:编辑点击:

作者莫开伟系中国知名财经作家 知名财经评论家

近日 ,银保监会发布了《关于推进农村商业银行坚守定位 强化治理 提升金融服务能力的意见》(简称《意见》),要求农商行严格审慎开展综合化和跨区域经营,原则上机构不出县(区)、业务不跨县(区);专注服务本地,下沉服务重心,当年新增可贷资金应主要用于当地。

其实,该《意见》发布内容并不新鲜,之前监管当局也曾就农商行发展下发过如此要求的监管文件,不过在新年伊始再次提及农商行发展方向,也应该被称为一项监管新规,也应该被视为再次为农商行未来发展划定了一条应坚守的经营底线;它为农商行发展指明了方向,让农商行不会再为未来经营发展方向犹豫不决,心中吃了一颗经营“定心丸”。

众所周知,农商行是从原来农村信用社改制而来的地方中小法人股份制银行机构,成立时间不长,公司治理结构尚不完善,各项管理也处于一种“比较嫩”的状态,经营上还经不起过多的折腾。有些农商行改制头两年经营业绩还不错,但经过几年发展之后确实存在不少问题,除了公司治理结构存在问题之外,经营方向和经营目标定位也存在与现实脱节的现象,不能将有限的农村信贷资金很好地配备到支农支小的“三农”信贷服务身上,一些农商行甚至存在严重的经营偏向:信贷资金投向非农化、贷款投向大额化、经营业务跨区化;

尤其是前几年在同业业务中由于相应监管措施不到位,资金空转和监管套利倾向突出,打金融监管“擦边球”,使一些农商行可能因为违规业务获利,也有部分农商行因为同业业务而蒙受了资金损失。虽然经过监管当局的严厉监管和认真清理,信贷业务跨区、同业业务违规行为有所好转,但依然没有从根本上遏制,一些农商行甚至变换马甲进行新的同业业务违规行为,为单纯追求利润不惜违规和承担风险;还有个别农商行跨区域设立机构,对外地情况不熟悉,同质化竞争突出,管理半径过大,受信贷管控能力不足限制,导致信贷经营定位不准和信贷投放失误;

还有些农商行贷款“垒大户”和发放跨区域大额贷款,由于信贷信息不对称和自身信贷管理能力的不足,对贷款户变化动态未能及时掌握,导致不良贷款大幅上升,这也是近年来以贵阳农商行、青岛农商行为典型代表的两个农商行不良贷款大幅上涨的根本原因。从这些情况,监管部门确实到了该彻底纠正并为其指明经营航向的时候了。

从这次银保监管会发布的《通知》来看,确实具有起到纠正农商行经营偏向的现实作用,严格审慎开展综合化和跨区域经营,原则上机构不出县(区)、业务不跨县(区);专注服务本地,下沉服务重心,当年新增可贷资金应主要用于当地。这就为农商行经营发展划定了一个框框,任何经营业务都得围绕这几条杠杆来进行,经营服务应消除好高骛远倾向,把经营重心放在当地产业经济上,把经营注意力放在“三农”上,把发展目标放在支农支小上。

唯有这样才能体现农商行差异化经营服务定位,避免与大银行抢地盘、抢业务现象而加剧信贷经营风险现象的发生。同时,可以肯定的是,将银保监会《通知》落实到位,无疑将对改变农商行整体经营格局和业务发展方向起到重要作用,也有利于确保农商行始终不忘经营初衷,成为“三农”的忠实朋友,会为持续可健康发展奠定坚实的基础,营造有利的发展环境。

原文刊载于新浪财经意见领袖

热门文章 更多>>